最後更新於 2020-11-22
市場上的金融衍生商品五花八門,而選擇權也是很多人在交易的一種。大多數人用它來做投機交易,但是個人覺得他更適合作為避險工具。
在這篇文章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選擇權是什麼還有它的用途,你又可以透過什麼交易策略來買賣獲利呢?
#備註:該工具運用十分危險的高槓桿交易,還沒心裡準備或入市未深的讀者們請慎入。
如果你剛開始投資,對於美股交易還不是很了解的話不妨先看看以下文章:
新手買股票入門教學,讓你在一天內開始投資美股!
選擇權是什麼?
選擇權又叫做期權合約(Options),是可以用來交易各類資產的衍生產品,比如股票、ETF甚至期貨你都可以交易它們的選擇權。
它與期貨相近但是又有那麼一點不同:
在期貨合約到期時買方就必須兌現合約,但在期權交易裡買方則有額外權利選擇是否要履約。
選擇權主要分為兩種:買權Call(或認購期權) 和 賣權Put(或認沽期權)
當你買入某檔股票的買權後,未來要是股票漲價你就能履約獲利,跌價的話你也能選擇不履約只賠償一小部分的保證金。
相反的,如果是買入賣權的話未來股價下跌你就能獲利,高漲的話你也只需賠償保證金。
除了買入買權和賣權,你也能選擇賣出買權和賣權。
但是作為賣方的話就只能在買方選擇不履約的情況下賺取固定的保證金。
因此這四種操作分別有不同的交易目的:
買方 | 賣方 | |
買權 | 看漲 | 看跌或不漲 |
賣權 | 看跌 | 看漲或不跌 |
怎麼交易選擇權?
選擇權和期貨還有CFD相似,都屬於保證金交易,因此交易前你必須知道選擇權的保證金是如何計算的。
一份期權合約裡主要由以下三大要素組成:
到期日:合約的期限
履約價:到期時的交易價格
保證金:買方給賣方的定金
保證金的公式如下:
保證金 = 內涵價值 + 時間價值
進一步拆解的話就變成:
買權保證金 = (商品價格 – 履約價) + 溢價
賣權保證金 = (履約價 – 商品價格) + 溢價
內涵價值
當選擇權的內涵價值大於零就稱為價內 (In The Money,簡稱ITM) ,負值的話就是價外 (Out-of The Money,簡稱OTM) 。
買權履約價 | 賣權履約價 | |
資產價格高於 | 價內 (ITM) | 價外 (OTM) |
資產價格低於 | 價外 (OTM) | 價內 (ITM) |
當資產價格高於買權履約價或低於賣權履約價時,就說明這個選擇權具有履約的價值,那麼他就是 (ITM) 價內選擇權。
相反地,當資產價格低於買權履約價或高於賣權履約價時,就說明這個選擇權沒有履約的價值,那麼他就是 (OTM) 價外選擇權。
當選擇權處於價外(OTM)時,內涵價值就等於零,保證金完全取決於時間價值:
價外保證金 = 時間價值(溢價)
時間價值
簡單來說,時間價值就是選擇權的期限,到期日越久期權合約的溢價(Premium) 就越高。
這是因為買方有越多時間來等待選擇權獲利最多的時候才履約,對賣方來說被履約的風險就越高,他就會收取更高的保證金。
當選擇權越接近到期日時,這個溢價就會越接近零,在到期日當天會無限接近零。
因此選擇權的內涵價值越高,期限越長那麼保證金就越高;內涵價值越低或越快到期的選擇權,保證金就越低。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些簡單的例子:
股票A 當前價格:100 美元
買賣權的履約價:100 美元
保證金額:2 美元
合約單位:100股/一口
到期日:一個月後
#備註:起始內涵價值為零,保證金全為溢價。
股價半個月後漲至105美元
*半個月後保證金溢價跌至 1 美元
買方 | 賣方 | |
買權 | 賺400元差價(+100%) | 賠 400元差價 |
賣權 | 賠100元保證金 | 賺100元保證金 |
股價一個月後漲至105美元
*一個月後保證金溢價跌至 0 美元
買方 | 賣方 | |
買權 | 賺300元差價(+50%) | 賠 300元差價 |
賣權 | 賠200元保證金 | 賺200元保證金 |
股價一個月後保持在100美元
*一個月後保證金溢價跌至 0 美元
買方 | 賣方 | |
買權 | 賠200元保證金 | 賺200元保證金 |
賣權 | 賠200元保證金 | 賺200元保證金 |
股價半個月後跌至90美元
*半個月後保證金溢價跌至 1 美元
買方 | 賣方 | |
買權 | 賠100元保證金 | 賺100元保證金 |
賣權 | 賺900元差價(+350%) | 賠900元差價 |
股價一個月後跌至90美元
*一個月後保證金溢價跌至 0 美元
買方 | 賣方 | |
買權 | 賠200元保證金 | 賺200元保證金 |
賣權 | 賺800元差價(+300%) | 賠800元差價 |
從上述例子來看,在任何情況下買方最大的虧損就是賠償保證金,而且內涵價值越高還有機會獲得更高的回報。
但是賣方則相反,最高的獲利就只能是保證金但是風險是無限的,因為賣方不知道內涵價值在選擇權期限內會去到多高。
最大獲利 | 最大風險 | |
買方 | 無限 | 保證金 |
賣方 | 保證金 | 無限 |
所以新手如果剛開始學習交易選擇權的話建議只做買方交易,因為風險最多是虧完保證金。
尤其如果你是投資美股的話,因為個股並沒有限制漲跌幅所以波動性可以非常的高,賣錯方向可能會慘賠!
他靠價值投資每年獲利20%以上!
乍看之下作為買方似乎更有優勢,那麼賣方又有什麼利可圖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選擇權的用處吧!
選擇權的用處
額外收入
在股市裡股價有一半的時間是漲或者跌,另一半的時間卻在盤整,因此一些投資者就會在盤整時期賣出選擇權來賺取保證金。
雖然賣方能在沒有行情的時候賺取穩定的額外收入,但是我不建議這麼做,因為一次暴漲或暴跌的行情就有可能將之前的獲利全都賠光。
如果你想要從獲取穩定的額外收入倒不如投資有派發股息的REITs或者債券。
投機套利
因為是保證金交易,所以選擇權也帶有槓桿投資的效應,而且風險有限。
如果你買的期權在短時間內大漲或大跌,那麼你就能獲得相當客觀的盈利,只是想從選擇權獲利對時間點的拿捏十分講究。
如果你的買進時機不對,導致合約不斷過期的話那你所付出的保證金累積起來也是一筆客觀的數目。
因此選擇權作為槓桿的工具並不是那麼的有效,獲利程度也比較難拿捏。
如果你想做槓桿投資可以考慮差價合約(CFD),但是槓桿風險較大,所以建議你合理的使用槓桿投資。
畢竟槓桿投資並不是致富的捷徑,想要在投資路上走的長久那就必須有正確的投資觀念,也就是股神巴菲特常說的價值投資。
想知道如何在美國股市
每年穩定獲利20%以上?
對沖避險
基於選擇權買方的風險有限的特性,選擇權更適合用來對沖手上投資組合可能面對虧損的風險。
假設你所投資的某檔股票價格已經過高,你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可能有下跌的風險,那麼你可以用一小部分的資金去買入賣權。
你用來買入賣權的保證金其實就像是買保險的保費,如果這檔股票真的下跌了,那麼選擇權就會賺錢來賠償你的損失。
但如果股價沒有下跌而是繼續上漲,那麼你從這檔股票賺到的錢其實也足以彌補你所付的保證金。
這個方法對於期貨這類波動性高的商品都有不錯的對沖效果,不過這樣的投資方式有時候需要不斷的看盤和大量操作,如果你是想長期持有投資組合並獲取穩定收益的話也可以參考使用ETF做被動投資:
選擇權有哪些交易策略?
下面我會用第一證券『Firstrade』的手機應用來作為示範,因為Firstrade的手機界面乾淨利落,而且也是目前市場上唯一提供免佣金交易期權的券商。
註冊過程簡單,只需3分鐘就能搞定,有興趣開戶的話可觀看以下影片:
#備註:可以到中華郵政翻譯英文地址
*所有投資均有風險,交易前請謹慎評估。
#備註:下圖僅作為參考用途,並非買賣建議。
step 1
1. 搜索股票,然後選【期權交易】
step 2
2. 選擇過期日
step 3
3. 選擇買權或者賣權
step 4
4. 選擇你想使用的交易策略
Firstrade 提供五種不同的交易策略,下面就來說說該怎麼使用這些交易策略吧!你也可以瀏覽Firstrade的官網參考他們的免費影片教學!
單一策略『Single』
如果你想通過選擇權來投機某項商品,並確定未來大概率會是單向的走勢,那麼你就買入買權看漲或者賣權看跌。
使用時機
當資產價格為A,而你認為資產價格將在未來上升
操作方法
在履約價A,買入買權
最大收益
理論上來說是無限,只要資產價格持續上漲,選擇權就會持續上漲。
最大風險
到期時,資產價格低於履約價A,就賠完保證金。
使用時機
當資產價格為A,而你認為資產價格將在未來下跌。
操作方法
在履約價A 買入賣權。
最大收益
理論上來說是無限,只要資產價格持續下跌,選擇權就會持續上漲。
最大風險
到期時,資產價高低於履約價A,就賠完保證金。
價差策略『Spread』
當你認為資產價格未來會達到一個目標價是可採用此策略,可以節省一些保證金。
使用時機
當資產價格為A至B之間,而你認為資產價格將在未來上升至目標價B
操作方法
1. 在履約價A 買入買權
2. 在履約價B 賣出買權
*兩份選擇權到期日相同
最大收益
到期時,資產價格接近履約價B,可收穫買權A價差收益和買權B保證金。
最大風險
到期時,資產價格低於A,賠償選擇權A和B的保證金價差(Debit)。
使用時機
當資產價格為A至B之間,而你認為資產價格將在未來下跌至目標價A。
操作方法
1. 在履約價A,賣出賣權
2. 在履約價B,買入賣權
*兩份選擇權到期日相同
最大收益
到期時,資產價格接近履約價A,可收穫賣權B價差收益和賣權A保證金。
最大風險
到期時,資產價格高於B,賠償選擇權B和A的保證金價差(Debit)。
混合策略『Straddle』
當你認為資產價格在短期內將劇烈上下震盪,可以考慮此策略。
使用時機
當資產價格為A,而你認為資產價格將在未來大幅上漲或大幅下跌,卻不清楚會是哪個方向。
操作方法
1. 在履約價A買入買權
2. 在履約價A買入賣權
*兩份選擇權到期日相同
最大收益
理論上來說是無限,只要資產價格如預期往其中一個方向大幅波動,那麼就能賺取其中一份選擇權的價差,並賠償另一份選擇權的保證金。
最大風險
到期時,資產價格並沒有如預期般大幅波動就得賠償兩份選擇權的保證金。
兀鷹策略『Condor』
當你認為資產價格在未來將在某個區間來回震盪的話,可以考慮此策略。
使用時機
當資產價格為B和C之間,而你認為資產價格在未來將在價格B和C之間來回震盪
操作方法
1. 在履約價A 買入賣權
2. 在履約價B 賣出賣權
3. 在履約價C 賣出買權
4. 在履約價D 買入買權
*所有選擇權到期日相同
最大收益
到期時,如果資產價格在B與C之間,就能收穫所有選擇權的差價(Credit)。
最大風險
到期時,資產價格少於B,賠償賣權B履約價差減去其他選擇權保證金價差(Credit);
資產價格高於C,賠償買權C履約價差減去其他選擇權保證金價差(Credit)。
蝴蝶策略『Butterfly』
與兀鷹策略相似,但是對於資產價格的未來走勢拿捏要更精準,更適合短期操作。
使用時機
當資產價格為B,而你認為短期內資產價格將保持在價格B附近,並不會有多少波動。
操作方法
1. 在履約價A 買入賣權
2. 在履約價B 賣出賣權
3. 在履約價B 賣出買權
4. 在履約價C 買入買權
*A和C與B的價外差距為對等的,所有選擇權權到期日相同
最大收益
到期時,如果資產價格在B,就能收穫所有選擇權的差價(Credit)。
最大風險
到期時,資產價格少於A或高於C,賠償賣權B履約價差減去其他選擇權保證金價差(Credit)。
*以上策略來自 Options Playbook
如果你想知道其他好用的投資網站,也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美股投資工具] 17個你必需知道的網站,幫你省錢又省事!
總結:誰適合交易選擇權?
其實選擇權是個相當多變性的衍生商品,但是因為期限的關係並不像其他資產那般可以長期持有。因此我認為具備以下條件的投資者更適合操作選擇權:
- 對市場的趨勢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控度
- 想要為自己的頭寸做對沖避險